3月10日国旗下演讲 | 春风吹过,正“植”有我
2025年03月27日 10:10:01 访问量:156次
我是八(21)班的张芯怡,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《春风吹过,正“植”有我》。 3月12日,是我们国家法定的植树节,这一天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,更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份庄严承诺。 根据统计数据的结果,每分钟,全球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36个足球场;每秒钟,大气层新增的二氧化碳足够填满2500万个气球;每位中国人,年均纸张消耗量达75千克,需要砍伐3棵20年树龄的桦树。树木是地球的“肺”,它们吸收二氧化碳,释放氧气,净化空气,调节气候,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环境和美丽的风景。一株成年乔木,每年可吸收23千克二氧化碳,释放足够4人呼吸的氧气;一片10平方米的树林,能降低噪音30%以上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自然的馈赠,更是人类的生存密码。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肩负着保护环境、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。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节日,它更是一种行动的号召。我们要以“微绿”创“伟绩”,校园就是我们的第一片试验田。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:节约用纸,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,爱护校园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,积极参与植树活动,亲手种下一棵树,为地球增添一抹绿色。此外,努力做到三节——“节约用水、节约用电、节约粮食”,主动关闭水龙头、关闭电源、合理用餐;在家中,我们也要多向家人宣传“低碳生活”,努力实现家庭生活的“低碳转型”。用每一份微小的努力,汇聚成保护环境的强大力量。 《孟子》云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”只要我们从节约一张纸、守护一株苗开始,就能让生态文明成为流淌在血液里的信仰。 同学们!当我们在教室关掉一盏多余的灯,黄土高原的沙棘便多一份固土的力量;当我们在社区种下一株绿植,热带雨林的金刚鹦鹉就少一分失去家园的哀鸣。这,就是少年的“蝴蝶效应”!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让每本循环使用的课本都成为流动的森林,让每次弯腰捡拾垃圾的动作都化作向地球致意的鞠躬,让每双种过树的手,在未来触摸到的都是春天!愿五十年后,后人翻阅这本名为《2025》的史册时,会这样写道:“那一年,中国少年以微芒筑青山,用青春在经纬线上绣出了永不褪色的绿意。”
亦说楼2楼男(七2班)
亦说楼4楼男(八15班)
明德楼2楼女(九17班)
敏行楼2楼女(九10班)
编辑:葛燕